《村居》教学设计
吉林省第二实验学校 刘薇
教材简析
《村居》是长春版教材语文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一首古诗,这首古诗写的是诗人居住农村亲眼看到的景象。早春二月,草长莺飞,杨柳拂堤,儿童兴致勃勃地放风筝。全诗字里行间透出诗人对春天来临的喜悦和赞美。
教学重、难点
重点是朗读、背诵和识字写字。难点是通过朗读感悟,想象诗中描绘的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象。
教学目标
1.学会本课8个会写的生字,认识10个会认的生字,学会“火字旁”。
2.正确、流利地朗读课文,背诵课文。
3.想象诗中描绘的情景,练习口头表达。
教学准备
生字卡片、课件、录音带。
教学时数
2课时。
教学过程
第 一 课 时
一、导入新课,揭示课题
1. 同学们, 春天是个万物复苏,景色优美的季节,许多诗人都曾留下过赞美春天的诗篇。谁愿意背几首给大家听听?(指名背诵)今天我们又要来学习一篇写春天的古诗。(板书课题) 这首诗是高鼎写的,这是诗人居住在乡村写下的一首诗,所以题目是《村居》。
2. 解题:“村居”就是在农村居住。这首诗所描绘的景象就是作者在农村居住时所看见的。作者所看到的是什么景象?又是怎样描写所看到的景物的呢?
二、看图听录音,整体感知诗意
请同学们听课文录音,边听边看图。
三、初读课文,读准字音,读通诗意
1. 借助拼音自由读课文,画出生字词,多读几遍。
2. 用卡片检查生字,指导识字。
A.读一读:村、居、堤、杨、拂、因、烟、趁、童、散。
B.找一找:下面的字和我们学过的哪些字最像:村、堤、散、因。
C.说一说:用字组词,并说一句话。
3.指名读课文,如有不正确的读音及时纠正。
4.齐读课文。
四、进入情境,指导朗读,了解诗意。
(一)学习一、二句。
1.指名读第一句。其他同学想想这句诗写了些什么?
2.指名说,老师补充。
“草长莺飞”指小草吐绿,莺儿飞翔,形容春天的景象。
“二月天”指春天。
“拂”指轻轻地擦过。
“春烟”指春天里农家的炊烟。
“醉”指沉迷,陶醉。
指名说说从这两行诗中好像看到了什么情景?
3.齐读第一句。指导停顿:草长/莺飞/二月天。
4.春天的乡村还有什么迷人的景色呢?我们继续读。
5.全班读第二句。
师补充。(“拂”指轻轻地擦过,“春烟”指春天里农家的炊烟,“醉”指沉迷,陶醉。)
6.看课件,师配音说:看,河堤上的杨柳,在茫茫的春烟中像喝醉了一样吹拂摇荡着。
7.谁再来看课件说说你看到了什么。
8.学生看课件自由说。
9.这么让人如痴如醉的景色,我们该怎么读好?
10.指名反复读。老师指导。(河堤/杨柳/醉/春烟。)
11.全班齐读一二句。
(二)学习三、四句
1.指名读。
2.老师解释“纸鸢”就是指风筝。
3.四人一组读这两句,读完后互相讨论:读了这两句后,你好像看到了什么?
4.指名朗读。老师相机指导。(儿童/散学/归来早,忙趁/东风/放/纸鸢。)
5.男女比赛读。
五、想象画面,朗读背诵。
1.分组练习朗读。边读边想象诗中描绘的情景,反复朗读。
2.指名背、齐背。
六、写字指导。
书空,指导书字3个生字。(注意间架结构、笔顺。)
七、板书设计。
村 居
草长/莺飞/二月天,
拂堤/杨柳/醉/春烟。
儿童/散学/归来早,
忙趁/东风/放/纸鸢。
第 二 课 时
一、复习。
1.回忆诗中描写了春天里农村什么样的情景,并说一说。
2.朗读课文。
二、认读生字并书写。
1.开火车读 、男女生比赛读、齐读等多种形式复习生字。
2.师生共同总结识字方法。
3.鼓励学生用生字组词语,并练习说话。
4.指导书写5个生字。
三、完成课后练习。(教师巡视,及时肯定或纠正学生的书写。)
四、背诵课文。
五、扩展练习。
结合诗中所描写的春天的景象,自己画一幅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