设为主页
语文网首页
[请登录] [免费注册] │ 最新动态 │ 编委风采 │ 教材特色 │ 投稿专区 │ 帮助中心
小学语文专区
初中语文专区
年级导航
网站首页
中语备课室
同步教学资源
教学研究
教师加油站
视频专区
中考专区
中语编教互动平台
视频检索
按年级检索
七年级上
七年级下
八年级上
八年级下
九年级上
九年级下
按活动分类检索
特色教研
教学竞赛
教学课堂
专家讲座
返回>>
八下 《聪明人和傻子和奴才》
作者:吉大附中 姜海平
上传时间:2015-10-10
浏览量:1503
清晰度: 标清 高清 超清
视频介绍:
聪明人和傻子和奴才
(师)这篇文章通篇都是对话,先找同学分角色朗读。
1. 第一部分(从开头——课”可见天理没有灭绝“)
教师给学生放音频,体会文章的意思。
(师)文章刻画了一个只知干活,不知反抗,特别软弱的奴才形象。
(生)他读出了悲惨的境遇,让人同情。
第二部分(”但是,不几日——将傻子赶走)
找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。
第三部分(听到了喊声——聪明人也代为高兴似的回答他)
让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。
2. (师)在这里作者毫无情面地揭露了奴才的奴性,揭露和了批判了国民的劣根性。也是鲁迅的重要思想。他批判国民的劣根性的目的是什么?鲁迅想让人们走出被愚昧被专治的命运。从这一点来说它的心是热的。
(师)这篇文章与以往读的文章有些不一样,有两点:一对国民劣根性的批判对人的塑造很直接,可陋可鄙可恨可气,这样直接定义奴才。二这个奴才是有思想的,对自己的生活是有清醒认识的。鲁迅在这篇文章里描写的这群人渴望改变又拒绝改变。那么奴才为什么拒绝改变?
(生)从他说的这段话能看出“可是做工是昼夜无休息的:清早担水晚烧饭,上午跑街夜磨面,晴洗衣裳雨张伞,冬烧汽炉夏打扇。半夜要煨银耳,侍候主人耍钱;头钱从来没分,有时还挨皮鞭……。”奴才似乎已经习惯了这种生活。
(师)所以说最难改变的是习惯。自卑懦弱让他不敢改变。
(生)“这不行!主人要骂的!”这说明奴才安于现状,想改变又不敢改变。
(师)聪明人起了一个什么样的作用?
(生)欺骗奴才。“聪明人叹息着,眼圈有些发红,似乎要下泪。”这是聪明人的惺惺作态。
(师)这是一种伪善,麻痹着奴才。鲁迅认为聪明人是一种特殊的知识阶层。
友情链接